貴州中建科研設計院應用德美威工業內窺鏡進行灌漿飽滿度檢測

貴州中建科研院應用德美威工業內窺鏡進行灌漿飽滿度檢測
D.0.1 檢測儀器、輔助工具及材料應符合下列規定:
1 內窺鏡應帶有尺寸測量功能,能夠顯示測量鏡頭與被測物表面選定點之間的距離及測
量選定點與選定平面之間的距離,測量允許誤差為量程的±2%。
2 內窺鏡探頭的直徑不應大于5mm,平直狀態下導向彎曲度不應小于120°。
3 內窺鏡的鏡頭應包括前視觀察鏡頭、前視測量鏡頭及側視測量鏡頭;前視觀察鏡頭的
視角不應小于100°;側視測量鏡頭的視角不應小于55°,測量范圍應涵蓋6mm~60mm;
前視測量鏡頭的視角不應小于55°,測量范圍應涵蓋10mm~80mm。
4 鉆孔設備宜配備石工鉆頭和金工鉆頭,石工鉆頭的直徑應為6mm~10mm,長度不應
小于150mm,金工鉆頭的直徑應為5mm~6mm。
5 探頭定位裝置由剛性套管與橡膠塞組成,剛性套管的內徑應與內窺鏡探頭的直徑相同,
剛性套管的外徑應與橡膠塞上剛性套管穿過孔的孔徑相等。
6 預成孔裝置(圖D.0.1)由包覆有薄膜的塑料吸管及橡膠塞組成,塑料吸管的外徑應
為5.5mm~6.5mm,包覆有薄膜的吸管應剛好穿設在橡膠塞的中心孔內。
D.0.2 檢測前應做好下列工作:
1 應檢查檢測儀器是否正常。
2 應記錄工程名稱、樓號、樓層、套筒所在構件編號、套筒具體位置、檢測人員信息等。
D.0.3 預成孔內窺鏡法的檢測孔道,應按如下步驟制作:
1 將包覆有薄膜的吸管穿設在橡膠塞內形成預成孔裝置。
2 對預制構件中的套筒進行灌漿施工,待預制構件表面出漿口有漿料均勻流出后,將橡
膠塞從出漿口塞入出漿孔道進行封堵。
3 待單個預制構件中所有套筒灌漿完成后,開始調整吸管的位置,將吸管的插入段末端
調整與套筒出漿口下方的套筒內壁齊平。
4 待灌漿料硬化后,先將橡膠塞拔出,再將吸管拔出,包覆在吸管上的薄膜被留在對應
的出漿孔道內并形成檢測孔道。
D.0.4出漿孔道鉆孔內窺鏡法的檢測孔道,應按如下步驟制作:
1使用鉆孔設備配以石工鉆頭沿著出漿孔道進行鉆孔,次鉆入深度為20mm~30mm,并將出漿孔道全截面的灌漿料擊碎并清理,以便檢測時能在預制構件出漿口安裝探頭定位裝置中的橡膠塞。
2繼續鉆入,鉆孔直徑6mm~10mm,每前進20mm~30mm,暫停操作,使用清理設備對檢測孔道內的灌漿料碎屑和粉末進行清理。
3在距離套筒出漿口小于20mm時,減緩鉆進速度,每前進約5mm,暫停操作,使用清理設備對檢測孔道內的灌漿料碎屑和粉末進行清理,觀察鉆進情況,直達到套筒內腔。
D.0. 5套筒壁鉆孔內窺鏡法的檢測孔道,應按如下步驟制作:
1結合設計資料,使用鋼筋掃描儀定位套筒的位置。
2將套筒出漿口高度對應位置外側的混凝土保護層局部剔除,露出套筒外壁。
3使用鉆孔設備先配以金工鉆頭在套筒壁上開孔,然后更換為石工鉆頭繼續鉆入套筒內腔4mm~6mm。
D.0.6采用內窺鏡法檢測套筒灌漿飽滿度時應符合下列規定:
1根據套筒出漿孔道的形狀及現場實際情況,選用預成孔、出漿孔道鉆孔或套筒壁鉆孔的方法制作檢測孔道;當采用預成孔方法制作檢測孔道時,在內窺鏡觀測前應利用輔助工具伸入檢測孔道末端進行破膜工作,若薄膜不能被戳破,則使用鉆孔設備配以石工鉆頭將孔道擴延到套筒內腔。
2先將帶有前視觀察鏡頭的內窺鏡探頭伸入檢測孔道進行觀察(圖D.0.6a),判斷檢測孔道末端周邊的灌漿料是否密實,若密實則判定灌漿飽滿度為100%,若不密實則進行下一步驟。
3再將帶有側視測量鏡頭的內窺鏡探頭,在探頭定位裝置的輔助下從預制構件出漿口中心伸入檢測孔道,或直接從套筒壁鉆孔位置伸入檢測孔道,到達套筒內腔后往下觀測得到灌漿料上表面到側視測量鏡頭拍攝端面之間的垂直距離(圖D.0.6 b),結合套筒尺寸計算灌漿飽滿度。